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100上各科 重點整理



100上各科 重點整理




以下提供人文系學會能收集到的重點之整理




共同科目




科技與文化.期中考 (考古題)




http://tw.myblog.yahoo.com/ug2313/article?mid=1738&prev=1742&next=1737&l=f&fid=30




科技與文化第1 空大台中人文學系系學會提供




http://tw.myblog.yahoo.com/ug2313/article?mid=1737&prev=1738&next=1724&l=f&fid=30




科技與文化參考資料 空大台中人文學系系學會提供




http://tw.myblog.yahoo.com/ug2313/article?mid=1742&prev=1756&next=1738&l=f&fid=30




100科技與文化25章評量整理-台中中心人文學系系學會整理




http://tw.myblog.yahoo.com/ug2313/article?mid=1756&prev=1757&next=1753




「科技與文化」參考資料10010-台中中心人文學系系學會整理




http://tw.myblog.yahoo.com/ug2313/article?mid=1757&prev=1759&next=1756




科技與文化期中考考古題簡答參考資料-台中人文學系系學會提供




http://tw.myblog.yahoo.com/ug2313/article?mid=1759&prev=-1&next=1757


 


科技與文化期末考.參考資料1001217



科技與文化1-10 ppt檔
鄭宜玟Philia老師整理



日文一重點 
http://www.FunP.Net/381073



古典短篇小說選讀重點 
http://www.FunP.Net/422241




台灣開發史重點 
http://www.FunP.Net/783355




實用英文重點 
http://www.FunP.Net/443695




中華民國憲法-期末  http://www.FunP.Net/696106




 




人文學系




生活日英重點 
http://www.FunP.Net/8118




[電視]為師 [電視節目概論]學習之道 




http://www.eoenet.com/manage/010057722343.aspx




台灣小說 重點  http://www.FunP.Net/698608



媽祖期末重點--96.06.25


台灣小說期末重點: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1Hnw8-KyehQzeRSfjDJHQQehd_0Lc1Zbrathwl4tmytgdspEZms0e-Dknvs3Q


 




社會科學系




心理學 重點  http://www.FunP.Net/868316




親職教育 重點  http://www.FunP.Net/494171




 




生活科學系




廢棄物處理與再利用 重點  http://www.FunP.Net/722900




婚姻與家人關係  http://www.FunP.Net/227051




旅遊與文化--期中考重點 http://www.FunP.Net/683960


旅遊與文化  期末重點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1bGym_z_J0oTZYvm56H_9UHT2j7dw3rdfGCj_GQQbRN64c0ab2bDFgZWTD2fD


 




公共行政學系




非營利組織與管理 教學9-18講次問答題




http://www.FunP.Net/476959




警察法規  http://www.FunP.Net/731262




 




商學系




商用數學 重點  http://www.FunP.Net/624573




顧客服務管理 重點  http://www.FunP.Net/454163




 




管理與資訊學系




電子計算機概論()重點 
http://www.FunP.Net/251374




 




 




相關連結




空大立屆考古題   https://lhl.nou.edu.tw/~research/book/exam_index.php




100上期末考各科命題範圍

http://www.nou.edu.tw/~studadm/d1-11s.htm




100上期末考正考各科參考題型

http://www.nou.edu.tw/~studadm/d1-12s.htm

100
上期末考補考參考題型 .

http://www.nou.edu.tw/~studadm/d1-12s_2.htm




100學年度上學期期中()正考考試時間表

http://www.nou.edu.tw/~studadm/d1-101001a.htm




100 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補考時間表

http://www.nou.edu.tw/~studadm/d1-101001b.htm




台中中心 面授考試教室表

http://www.nou.edu.tw/~nou04/data/100-1/100-1class.xls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科技與文化期中考考古題簡答參考資料-台中人文學系系學會提供



科技與文化期中考考古題簡答參考資料-台中人文學系系學會提供




 




92




1.文化包含哪五個次系統?p89




文化是一個歷史性團體表現其創造力的歷程與結果,其中包涵了終極信仰、認知系統、規範系統、表現系統和行動系統。




2.「兩種文化」這一概念是誰提出的?《第三種文化》的作者是誰?p2729




1)兩種文化:英國科學家與小說家史諾所謂的「兩種文化」即是有關人




文與科技的關係問題。




史諾所謂的第三文化:科學與人文的相互交談或溝通,也就是兩種文




化的相互溝通。




2)《第三種文化》的作者:布羅克曼(John Brockman




3.簡單說明何謂「虛無主義」?p.72




所謂「虛無主義」有一深刻意義,亦即「重新估訂一切價值」。可是,在今




天,「虛無主義」已經變得膚淺化。




4.人文信仰具有哪些特性?p.73




1歷史性   2時代性    3親切性:




5.對於「位格」(person),鮑愛秋(Boethius)如何下定義?p.106




鮑愛狄(Boethius)曾為位格下了定義,十分有名:「位格是一個以理性為本




性的個別實體(Persona est rationalis naturae Thomas)」。




6.請說明「實踐性外推」的意義。pp.31




外推的第二層次,是「實踐性的外推」(pragmatic Statistication),由於科學的活動有其社會的脈絡及文化的制約,有些社會組織對於推動某一型態的科學有效,對其他型態卻是無效的。




 




 




 




92 




1.試就廣義和狹義定義「科技」。p.3




廣義:是指「科學」和「技術」的統稱。

狹義:單指技術,或有自然科學為基礎的技術或工程技術。




2.請扼要指出,科技透過哪些管道影響文化?p.11-14




1 透過科技從業人員(2 透過經濟與政治管道(3)透過教育影響文化




4 透過日常生活各層面:




3.試解釋史諾的「第三種文化」。p.28




史諾所謂的第三文化:科學與人文的相互交談或溝通,也就是兩種文化的相互溝通。




4.何謂「典範」? p.51




「典範」是意指一套有意識建構起來,或是無意識地、被動地、接受的基本而普




遍的理念。




5.何謂「終極信仰」?p.71




所謂終極信仰是指一個歷史性的生活團體中之成員,由於對於人生與世界之究




竟意義的終極關懷,而將自己生命投向某一最後根基。




6. 如何定義「倫理」與「道德」?p.91




倫理:是某一特定社會中人們依以彼此互動的行為規範。它代表了一個必須透過社會和歷史的方式來自我實現的行動者。




道德:則關涉到主觀意向,以及個人實現其主體性的方式。它代表一個人提升其主觀意向,以及個人實現其主體性的方式。




 




94




1. 文化 。p.8




文化是一個歷史性團體表現其創造力的歷程與結果,其中包涵了終極信仰、




認知系統、規範系統、表現系統和行動系統。




2. 語言性的外推。 p.31




語言性的外推:外推的第一層次,也是最基礎的步驟,是「語言性的外推」(linguistic Statistication),亦即每一個學科或每一個研究方案最重要的發現、最堅持的命題,應該可以用另外一個微世界可以瞭解的語言來說,使其明白。一個微世界所堅持的主張之內容若為真,則應該可以用另一個微世界可懂得的語言來說。




3. 中體西用。p.53




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科學政策,在《勸學篇》裡主張保存中國傳統,尤其是儒家傳統的價值,並以之西方科技相結合。該書分成兩部分,內篇論述中國的傳統價值,外篇則討論保留那些價值的手段,也就是西方科技。




4. 宗教俗化。p.80




宗教的社會參與同時也是宗教俗化的表現,「俗化」原指教會財產被世俗政權




所沒收以供物質世界的目的之用。現代則泛指自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間整個人




類生活,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習俗、知識、教育等,不再受宗教制約,




而更為重視人、事物、與社會的內在需要與價值的解放歷程。無論是出自任何




宗教教義,如基督宗教之博愛、佛教的慈悲,也都必須遵照人、事物與社會的




內在需要與價值去進行。




5.正義。p.110




正義主要指的是「人必須尊重每一個人實現自我的欲望」的道德規範。




 




 




96




1.科學與技術的運作性具有四種特性,請舉岀其中兩種。p.4




科學運作性有(1)轉換性(2)形式性(3)可概括性(4)系統性 四種特性。




 




2.文化有五個次系統,科學與技術分別屬於哪兩個次系統?p.8




科學屬於認知系統




技術屬於行動系統




 




3.英國科學家與小說家史諾所謂的「兩種文化」是指哪兩者的關係? p.27




所謂的「兩種文化」即是有關人文與科技的關係問題。




 




4.清末在中西科技互動上,張之洞提出的科學政策為何?p.53




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科學政策,在《勸學篇》裡主張保存中國傳統,尤其是儒家傳統的價值,並以之西方科技相結合。該書分成兩部分,內篇論述中國的傳統價值,外篇則討論保留那些價值的手段,也就是西方科技。




 




5.宗教信仰具有什麼特性?請舉出兩項。p.74-5




超越性:




神聖性:




制度性:




 




 




98




1.廣義地說,科技是指哪兩者的統稱? p.3




   科學、技術




2.文化包含五個次系統,有規範系統、表現系統、行動系統,另外還有哪兩個系




統?p.8-9




終極信仰、認知系統




3.外推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和第二個層次分別是什麼? pp.30-31




語言性外推、實踐性外推,




4.人文信仰具有三個特性,除了「歷史性」之外,還有哪兩個特性? p.73




時代性、親切性,




5.鮑愛秋(Boethius)曾為「位格」下定義:「位格是一個以理性為本性的個別




實體。」此定義蘊含了人性中有哪兩個特性? p.106




自律性、相關性。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科技與文化」參考資料10010-台中中心人文學系系學會整理



「科技與文化」參考資料10010-台中中心人文學系系學會整理




1、請根據您的觀察,說明科技的發展提供了藝術創作哪些新的材料。請舉岀兩項加以說明。pp.130-2




科技的發展,發現並製造了許多的材料,可資藝術創作使用。此外,科技發展衝




擊人類存在的處境,因而亦提供給藝術創作許多新的題材。(32




1)建築:當代藝術在材料上受到科技的影響最為明顯,尤其在建築上,由於鋼筋水泥、金屬鋼架等的使用,使建築超越了巨石、木頭、磚塊等材料的限制。而發揮更自由的藝術想像力,不但外形的設計上,可以涵蓋巨大空間、造型特異,在彈性上和力學上盡隨設計家的差遣;而在內部的裝潢佈置上,亦由於各種合成材的使用而在表面處理上極盡美感之能事;加上照明與空調之使用,使人類能夠擁有一完全獨立於外在環境,並盡量適合使用者的心理、生理需要的人造環境。新材料的產生亦改變了建築的進行方式,例如成品建材和巨型起重機械的使用,改變了建造的速度和勞力的結構。建築堪稱為科技與美學結合的典型代表。

2)造型藝術:亦由傳統的畫筆、剪刀……等代之以噴槍和電弧的使用繪畫和雕刻亦不只在帆布、石頭、銅料……等傳統材料上製造出形式和顏色的效果,而且使用科技產品。例如波普藝術(Pop ret)使用通俗科技產品或廢料,如可口可樂空罐、歐普藝術(Op)利用光學上的原理與效果、電射藝術更是用尖端材料來創造藝術之例。至於像電視、電影這類影響藝術更占據大部分人的生活,甚至影響人們情感和對生命意義的詮釋。

3)音樂藝術:起初音樂家只用錄製、剪接自然音和人造音以擴展原受古典樂音限制的領域。其後,由於電子科技可製造出新的合成音,因而開創了更豐富的可能性。電子音樂打破古典調性和音色的限制,而能按照一定指數來自由變化或確定人所要的樂音。對於新的音色的掌握需要我們把音響學和電子學結合起來,如果加上電腦程式,吾人甚至可以創造材料,而不止於使用材料。電腦音樂顯示出,電腦程式加入了藝術領域,改變了藝術創造的本質:藝術不再只是直接在材料與形上的綜合上所做的努力,只品評其中感覺與情感的特質,而且是一種程式原理之設計。在此,藝術似乎亦一種全面決定的必然原理的創作,但在程式預先的全面決定之中,似乎又允許偶然和自動效果的產生,可供藝術家發揮其創造性的想像。這可以說是現代藝術在發展自己的本質時,憑藉著它與科技的結合而走出新的方向。此外,電腦動畫、建築設計都離不開科技。




 




2、說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語中的自然觀。 pp.147-148




不以人為中心來看待自然,可以說是我國傳統哲學的基本看法,道家哲學對此有一套完整的思想,基本上可從老子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詮釋獲得理解。

1)人法地:所謂「人法地」,其中的「地」就是指環境,地就是大地。大地這個概念就是指狹義的自然環境,其中包括陽光、水、大氣圈、岩石圈所形成的維生體系,及其中興起的生物圈。所謂「人法地」就是說:人應該效法或遵從自然環境的法則,也就是認識生物圈和維生體系的法則,並根據這些法則來生存,而不是加以破壞。

2)地法天:「天」,指廣義的自然,指整體宇宙的法則。換言之,我們這個維生體系與生物圈,只不過是整體宇宙中非常渺小的角落而已。它必須完全遵循整體宇宙的法則,因為宇宙的法則也規定並影響大地。天體的運行,不論是太陽系、銀河系或是整個宇宙的運動,連同那些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產生的力量、引力或撞擊,對於大地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地法天」在今天看來,就是表明大地環境也不是唯一的判準,因為大地環境最後也還要遵從宇宙的規則,以整體宇法為法。在此,法的意思,是必要學習這樣一個規則性,並與它和平共處。

3)天法道:就把整體宇宙和存有學的層面聯合起了。這話的意思是說,整體宇宙的運行是來自於「道」生生不息的存在活動。所謂「道」是生生不息的存在活動。天之所效法、所依循的規則,是來自於道。「道」是生生不息的存在活動,按照老子的看法,道在自我分化和複雜化的過程中,產生了整體宇宙萬物。所以「天」是以「道」為法。

4)道法自然:並不是在「道」上面又設立另一個「自然」的概念。「道」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存在活動,應該道生發一切、主宰一切。所以在此「自然」一詞,應該是「自其本然」之意。「道」是「自其本然」,表示「道」的法則是來自於它自身。




 




3、請從保存與發展的判準分析複製人的倫理問題。pp. 168-170




就自我保存而言,只要複製人能夠做得出來,能夠存活下來,達到自我保存,這就合乎生物最基本的第一項要求。其次,為了自我保存而作的複製,將在這個意義上可以接受為合乎道德的。例如一個瀕臨絕種的族群或家族,若沒有別的方式可以達到延續後代的目的,就這一層意思而言,透過複製來達到自我保存的目的,應合乎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這也是最支持複製人的一項論證。

不過,這其中也有缺陷。在實驗過程中勢必試驗很多卵子,其中有甚多卵子會在實驗過程中死亡,也因而違反保存原則。如果實驗者只選擇他所要的某種性質的組合,其他的只好予以放棄或殺死。就自我保存言,凡屬生命傾向於自我保存,在實驗過程中勢必殺死其他卵子,而他們既是生命體,在這層意義下,用保存原則支持複製人,仍有道德上的缺陷。




其次,從發展的觀念來考量,針對多樣性的問題,複製人對整體人類的利益不大。




就整體人類的福利而言,尤其針對人類品種發展的多樣化而言,複製人的意義不大。複製人雖可以維繫自我保存的原則,基本上在我們看起來並非直接有助於發展,而可視為是反差異、反發展延伸的結果。不過,由於保存了瀕臨絕種人種或家族,其目的也是在於維繫品種或人的多樣性。不過,這是一種間接的效果。

發展除了多樣化以外,還有品質的卓越化,例如優生學強調更健康的人種,或有些人期待將產出更智慧、更勇敢的人。人不能透過生物改造的方式去獲取道德品質。換言之,所有的心靈品質都應該經由個人自由意志的努力去獲得才有道德意義。






4、請說明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隱藏著什麼樣的人文危機?pp.195-200




可由以下3點說明:




1)人文意義逐漸喪失:




如詩人艾略特(T.S.Eliot)在「岩石」這首詩中說:




吾人在生活中所喪失的生命,於今安在?




吾人在知識中所喪失的智慧,於今安在?




吾人在資訊中所喪失的知識,於今安在?




生命在人瑣碎的生活中逐漸流失;進而,當智慧轉變成知識的時候,原來的智慧會走向貧瘠,就發生更進一步的流失;當認知內涵成為資訊,唯有電腦繼憶體可取用,也已有部分知識流失了。




2)資訊Information與陶成Formation分離的危機.




在資訊與陶成分離的情況下,我們所獲取的知識與我們的人格之間的關係就改變了,資訊隨時可取用,但卻無關人格的陶成。如過去讀書人十年寒窗,人與書的關係很密切,讀書不只為了取得資訊,還會在人格上產生改變,這就是書的陶成功能,資訊與陶成分離造成一個嚴重問題




3)資訊文化的危機




即使已進入資訊時代,人類先前文化遺產如口說、書寫、閱讀等優點仍然應予以保存。此外,在資訊社會裡很容易成資訊消費者,而不會創造資訊;我們現代最大的問題就是「逐資訊而不返」,對自己生命內心沒有體驗,各種能力也在消失中。





100科技與文化2-5章評量整理-台中中心人文學系系學會整理



100科技與文化25章評量整理-台中中心人文學系系學會整理




第二章 科技與人文

一、說明史諾提出所謂「兩種文化」以及「第三文化」的問題脈絡與意義。27答:英國科學家與小說家史諾(C.P.Snow)所謂的「兩種文化」(Two cultures)概念中已然明白揭露,他在以「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為題宣講的「瑞德講座」(Rede
Lecture
)中表示:


「我相信整個西方社會智識生活正越來越被分裂為兩極團體。文人知識分子在一極,科學家在另一極。」依據他當時的診斷,史諾認為兩種文化最大的困境在於彼此缺乏溝通,造成彼此相互不能理解。其實,史諾所謂「第三文化」,應指的是科學與人文的相互交談或溝通,也就是兩種文化的相互溝通,而不在此兩者之外,另設一「第三文化」的存在。




 




三、 何謂「外推」?請就「語言性的外推」、「實踐性的外推」、「存有學的外推」三層次分別說明之。答:3031(參考資料)




 




六、 請說明現代科技提供的新的人文向度,以及現代科技中所隱含的人文主義




契機。3940

答:現代科技的發展亦提供了積極的、新的人文向度,可以簡述為以下三點:

(一) 科技的發展使人不再對自然感到無能為力,甚至不再受到自然的威脅。




自然變成一個可予重新組合和轉換的可能性,亦成為對人類發揮創造行




動的一種邀請。

(二) 由於科技的發展和合理化程度的提高,人有了更大的實現正義的可能性,




不但可以促進更多的產品以供分配,而且可以用更為合理而有效的方法來




從事分配。

(三)科技的發展有助於人格的提升,由於人對外在世界的征服,亦更能促發




其內在自由和思想的提高。

現代科技中隱含了更深刻的人文主義,一種講行動、重創造的人文主義。一方面由於當代物理、天文、生物科學的研究,使我們不能再停留於近代以人的主體為中心的封閉傾向的人文主義。另一方面,科技運作的本質亦呈現一種講求行動的形上學,科技實際上是出自吾人對於世界的一種改造行動。存在就是行動,此乃科技所隱含的形上學。行動的形上學宣示一種創進不息,參贊化育的人文主義,正與我國一向所主張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知行合一的人文主義不謀而合。




 




第三章 中西科技與文化互動

一、 請說明西方科技最初經由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而引進中國的階段,與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西方船堅炮利的逼迫下引進中國的階段,兩者之間主要的差別。p47

答:十六世紀末開始的大約兩世紀期間,是史家公認中西科技互動最有意義的時期,當時的意圖純正、氣氛友善,而結果亦豐碩。由於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利瑪竇(Matteo Ricci)於1582年來華,帶動了引介歐洲科技的運動,當時歐洲許多重要的科學與技術,諸如歐基里得幾何學、天文學、製圖學、兵學、鐘錶製作……等等,皆引進了中國,在這些領域中的許多西方科技書藉也被翻譯成中文。許多中國精英分子,無論官員或知識分子,也都肯定它們在知識上與實用上的價值。


十九世紀後半期之後中西科技互動帶有較多的爭鬥與悲劇性格,因為此時的互動首先是由西方帝國主義者,挾帶其優勢的科技能力,迫使中國挫敗,引起了後者對西方的好奇心,從而引發出來,其氣氛是屈辱而有爭鬥性的,其結果則是使中國向西方科技被動學習積重難返,終致使中國相對地依賴西方的宰制。更嚴重的是,此一宰制的邏輯(logic of domination)竟逐漸使中國由對西方「科技依賴」,演變為「文化依賴」。



二、 請說明西方近代科技與我國傳統科技之間的主要差別。p49

答:我國傳統科學與西方近代科學間的差異,乃在於




1我國傳統科學在其理論形式上缺乏邏輯與數學結構,亦未對自身的語言結構進行反省,達到有意識地建立一套能控制科學言說的邏輯系統的地步。我國傳統數學只用於描述經驗資料,而非用形構理論。是以我國的科學理論,原則上乃奠基於直覺與玄學的想像,容或有利於洞察生活整體與環境之奧蘊,但卻缺乏西方科學在方法論上的精確性與邏輯上的嚴格性。




2在我國傳統科學中,經驗資料乃經由極詳細、但未必有工具協助的被動觀察而蒐集的,它幾乎不曾試行採用任何有組織的實務,或對吾人的知覺作主動的、人為的控制。




3我國傳統科技亦缺乏西方的科學哲學與知識反思的傳統。如果我傳統文化要發展出近代西方意義下的科學,傳統科學必須憑藉邏輯數學結構,將其科學理論加以重建;並且須經由系統性的實驗來確立經驗資料;而且,這一切都必須能置於科學哲學與知識論的批判之下。



五、 請說明張之洞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作為中西科技互動典範上的意義。P5355

答: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張之洞提倡對列強採均勢外交政策,「以夷制夷」,並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科學政策。張之洞在《勸學篇》裡主張保存中國傳統,尤其是儒家傳統的價值,並以之西方科技相結合。由於張之洞的性格偏向於實用取向,因而較傾向於從諸如鐵路、開礦、軍事等的實用科技來理解西學,而非以科學理論與基礎科學的意義來理解之。同時,也強調以傳統人文價值與社會知識,來拓展士大夫階層視野的必要性。為達到這些目的,他開始遣送中國學生出洋留學,在國內建立學制,並推動有關西方書藉的翻譯,尤其取材自日本的譯本或評介。就理論層面言,它也受到許多學者的批判,例如嚴復就曾指出:「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但時至今日,由於舉世對西方科技之普遍價值已然興起了相當程度的懷疑,從信仰科技的世界主義,回過頭來重新重視文化的本土特性。第三世界的人們開始了解到所謂「西化」,往往意味著接受西方的宰制。,往往意味著接受西方的宰制。這些新的情境,敦促我們以一更深刻的方式,來重視審視「體用」典範。但是,張之洞由於未曾適切地進行知識論上的反省,是以並不曾領會到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之間的重要差異,而是依照社會需求,來訂定其科技政策。由於他是從較為實用主義的觀點來看待科學,因此他會傾向於從實際需要的角度,來決定其科技政策,以致科技政策成為他的外交政策之一部分。例如:川奧漢鐵路之興築,他非以科學分析為依據,而是依據列強均勢外交上的需求,來考量其科技政策。知識論或知識批判依然付諸闕如。



七、 請說明孫中山先生對於中西科技互動的思想,進而討論中西科技互動所涉及的文化發展應有的想法。答:5860(參考資料3




 




第四章 科技發展與終極信仰

一、請說明現代人的精神困境。p70




終極信仰是文化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環。所謂終極信仰是指一個歷史性的生活團體中之成員,由於對於人生與世界之究竟意義的終極關懷,而將自己生命投向某一最後根基。傳統社會中此一終極信仰較為明顯,現代由於科技的成功與效率,動搖了傳統的終極信仰,因而產生了現代人的意義危機。一方面,傳統的意義與價值已無力主導新生的社會結構;另一方面,當代人也仍在尋找一個新的意義核心、新的安定點,找尋當代人所能接受的終極信仰。




現代化歷程的加深,已經出現了許多弊端。舉其要者有二。

1
、現代化的一大要素是理性化,然而,理性的過度膨脹,反而造成理性本身的貧乏化,使得現代人的生命愈缺乏意義。




2、現代人否認彼岸世界,認定生命的目的就在此世,然而,可悲的是,舉凡俗世可得的快樂和利益,皆不能滿足人對生命的意義和渴望,於是引發更多的不滿、挫折與焦慮,進而造作更多的劣行與社會問題,藉以填滿內心的空虛,隨之又帶來更大的不安。



二、 請說明人追求意義的需要與終極信仰之間的關係。p71

答: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所謂「虛無主義」曾有一深刻意義,亦即「重新估訂一切價值」。可是,在今天,「虛無主義」已經變得膚淺化。當前的虛無主義是一般人們的一種心靈狀態,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和快樂,心中卻沒有值得生命奉獻的長遠理想。傳統價值規範已經逐漸失去它們人們心中的信用了,很難再激動人們內心的生命的活力和理想。現代人需要重新尋回值得生命奉獻的理由,也因此對於人文信仰和宗教信仰的認知就變得非常重要。




三、 說說明人文信仰的意義、特性與限制。P7274

答:(一) 人文信仰的意義:所謂「人文的信仰」,是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真、善、美、和諧、正義等等這些出自人性的要求,而且人可予以(至少局部)實現的價值。對於人的生命意義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文信仰的特性:




1、歷史性:人文信仰所針對的人生理想多是在時間中發展,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經過許多人追求、印證,仍然覺得深富意義。例如:真、善、美、仁愛、和




諧等等,都是載諸經典,歷久彌新的人文信仰對象。

2、時代性: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不會固定崇尚某些價值。由農業社會進入工




業社會、後工業社會中,皆有不少新價值出現。例如,值此工業社會、後工




業社會,人們更強調自我實現、資訊流通、工作與休閒均衡等價值。

3、親切性:由於人生理想是來自每個人心靈內在的要求,因此每人應選擇適合




自己興趣和個性的價值,宛如發自內心的呼喚,才會倍感親切,願意為它奉




獻生命,這樣的人文信仰,可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三) 人文信仰的限制




人文信仰間會有差異:應透過溝通,解決人文信仰的差異,因為別人的人文信仰與我不同,並不證明彼此衝突的必要性,而只證明世間有偌多值得生命奉獻的價值理想,人們應透過溝通,分享世間價值的豐富性。



四、 請說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內涵,以及宗教信仰的超越性、神聖性與制度性。

答:p7475
(如參考資料4




七、 請說明今天人信仰科技的深層意涵。7879

答:有相當大部分的現代人信仰科技,凡事都要拿科技來當準繩。科學與技術成為新興的無名無姓的神明。科技成為部分現代人的信仰對象,其深刻意義就在於它使人類感覺到自己擁有驚人的力量,提昇了人的權力與擴張之意志,但同時又毀滅了一切個體性和獨特性。在科技崇拜中,最深刻的含意是一種封閉的人文主義:以人為宇宙之中心,又以理性為人之中心。

   
然而,對於科技的信仰並不能使人獲得真正的解救。從此以往,人類役於物而不能役物,崇拜自己的主體性,崇拜自己的產品,其實代表了人類對於自己的崇拜,也就是崇拜自己的強力意志。

  科技的發展也使人的終極信仰,由原先的超越的對象,例如上帝、老天爺等,轉變為內在的對象,甚至崇拜人自己本身。人的主體性取代了原先的上帝。科技發展使人們對於自己的終極信仰之知覺減弱,使其只對此世可獲得、可控制的對象有所知覺。






九、 請說明宗教的社會參與的真正意義所在。81

答:宗教的社會參與必需時時從教義、教規、禮儀與靈修方法中,找尋其社會參與的精神來源;再從現代化的理性知識與技術獲取社會參與的理論與方法。尤其重要的是,必需從對宗教經典的創造性詮釋中,證成宗教的社會參與。在每個宗教經典中,皆包括了豐富的符號、儀式、事件等等,皆可以「象徵」視之,詮釋其新意,也就是透過字面的、直接的、可見的符號,指向精神的、間接的、不可見的意義。







第五章 科技發展與倫理道德

一、 請說明「倫理」與「道德」兩語詞的關係與差異。91

答:倫理道德屬於文化的規範系統。西方一般皆區別倫理(Ethik)與道德(Moral)。「道德」僅涉及個人,要求個人的自性(selbstheit),然而,「倫理」則涉及社會,旨在保障群體之人格。就中國哲學而言,道德雖與倫理相關,卻又與之有別,道德所指涉及者,乃大學所言之誠意、正心、修身;或莊子所言之「內聖」之道,另一方面,「倫理」則指涉及大學所言之齊家、治國、平天下或莊子所言之「外王」之道。


   
整體來說,倫理是某一特定社會中人們依以彼此互動的行為規範。它代表了一個必須透過社會和歷史的方式來自我實現的行動者。道德則關涉到主觀意向,以及個人實現其主體性的方式。它代表一個人提升其主觀意向,以及個人實現其主體性的方式。它代表一個人提升其主體到達普遍性的歷程及其結果。換言之,道德指一行為主體努力實現其人格的歷程及結果,以主體性為其中心指涉,雖然說他的自我實現必須在倫理關係的脈絡中實行。簡言之,道德乃以倫理關係為基礎,並在發展倫理關係之中去提升歷程與結果。



二、 為什麼近代科技雖解除了宗教的魔咒,但是如果人不提昇倫理道德,科技有可能再度成為新的魔咒?92

答:就如在西方自十六世紀以來,科學運動的興起,解除了宗教的魔咒,使人們袪除了迷信的外衣,從此以科學的理性為依歸。不過,在今天,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失控,也造成了環境的污染、生態的失衡、人類生活的機械化、人際的疏離等等弊端。科技越精確、越有效,人類卻更不快樂,也更為墮落。如果缺乏倫理道德的提升,科技有可能再度成為新的魔咒。也因此,人類如果不承擔責任,發揮道德精神,科技的魔咒將為人類生活帶來新的威脅。就此而言,科技刻正塑造的「新社會」,一方面固然要有科技進步作為支柱,另一方面也應該有倫理精神充盈其間,才能營造一個合乎人性的生活世界。




四、 請說明科技在道德善惡方面的雙重性。9798

答:科技的本性既非純然是善,亦非純然是惡。科技是雙重的,能善亦能惡。就以DDT為例,它雖然可以殺死病菌,但亦會對食物鏈造成不良影響。為此它一方面救人命,另一方面亦可能使人類陷入飢餓的危機。又如,用科技開發自然也會造成若干災害,例如伐木會改變氣候和水土;設立工廠會產生工業污染。由於高科技影響之層面既深且廣,過去一個人或一個團體若要作惡,如傷人或殺人,可能受到自然力和技術的限制,但今天卻有大量作惡的可能。生物、核能、化學武器,都是由於技術進步,而提供了大量的殺傷力。




科技具有雙重性,可善亦可惡,然其為善或為惡則決定於吾人所設定的目的,人若有好的使用目的,則科技能為善;人若有壞的使用目的,則科技能為惡。例如用藥來救人,或用藥來殺人,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因此,除了善良的動機之外,人還需要更詳盡的知識和道德的勇氣。



五、 請說明科技對於倫理的正面影響。答:98100(參考資料5



七、 請說明何謂人的位格、何謂人位格的自律性與相關性?106108109

答:鮑愛狄(Boethius)曾為位格下了定義,十分有名:「位格是一個以理性為本性的個別實體(Persona est rationalis naturae Thomas)」。此一定義已經蘊含了自律因素-個別實體,和相關性的因素-理性。此一定義再經聖多瑪斯(St. Thomas)予以發展,似乎更能對人性的自律性和相關性的互動有更深刻的洞見。聖多瑪斯深明人的自律性,指出位格乃自我控制的行動主體。




人的位格在追求自律的過程中,仍然隸屬於其他的存在物所共同分享的同一領域。一方面,科技的發展提升了人的自由和自律,並擴充了人的相關性的體系。這是科技影響的積極面的後果。但是,另一方面,它亦有其消極面的後果:科技促動了人去濫用自由,並且盲目地、被動地接受社會體系和科技體系的影響與決定。在此脈絡下,如果人要成為科技的主人,而不是科技的奴隸,就必須重視人的位格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問題並不在於科技如何損傷人的位格的自律性和相關性,而是在於我們必須把科技的發展,當成是從人的位格追求提高自律性和擴充相關性的活動中引伸出來、發展出來的。




簡言之,確立人的位格是科技社會的倫理教育之核心,表示人的位格的自律性和相關性的陶成與實,是優先於科技的自律性和相關性,並且有能力主導科技的自律性和相關性。此乃邁向成為科技主人之途徑。



十、按照你的想法,應該如何使人做為科技之主人,而不是科技的奴隸。113

套用一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道德教育之功能在確保人性並藉此使人類能堪任科技之主人,而非其奴隸。人的位格在結構上和動態上都是由自律性和相關性的對比所構成,此乃一切道德教育之人學基礎。至於科技的自律與系統之特性,則是由人性此種深刻結構和動力所引伸發展出來的。道德教育,無論是做為教導和學習的制度化歷程,或是做為人格陶成的整全歷程,都必須考量並納入奠基的歷程和顯發的歷程。吾人若能因此而陶成更多既能自律又相關的人格,則如此的道德教育,終究有一天能使人類成為科技之主人。




 




科技與文化期末考考古題




92 一、簡答題:六題選做四題,請扼要回答〈60% 每題15分〉




1.請為「環境倫理」下一簡單定義。 p.145




2.請簡單列出考量複製人的五大倫理判準。 p.164




3.請簡單說明何謂「資訊」(information)與「陶成」(formation)的分離。 p.197




4.科技時代的藝術特別凸顯哪兩個重要觀念? p.135




5.現代藝術拒斥傳統藝術中哪兩個原理?。 p.127




6.何謂「參贊式的建構」? p.145




二、申論題:三題選做二題〈40% 每題20分〉




1.請說明傳統中國哲學的自然觀的三大要點:整體論、有機論和歷程論。 p.149-150




2.請從自由意志的判準分析複製人的倫理問題。 pp.170-172




3.請說明資訊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文精神。 pp.200-202




92




一、簡答題:六題選做四題,請扼要回答〈60% 每題15分〉




1、簡單說明,由於近、現代科技的發展,「技術」如何與「藝術」逐漸分離。p.122第二段




2、科技的發展提供藝術創作新的材料,表現在哪些方面較為明顯?試舉二例回答。pp.130-132




3、請簡單說明何謂「宰制性的建構」。p. 145




4、請簡單敘述「圖像式思考」與「數位化思考」有何不同。 pp.188- 189




5、何謂「順時節用,愛物惜物」? p152




6、世界文化的發展由近代的「表象文化」轉變為後現代的何種文化? p.188




二、申論題:三題選做二題(40%
每題20分)




1、請說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語中的自然觀。 pp. 147-148




2、請說明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隱藏著什麼樣的人文危機?pp.195-200




3、請從保存與發展的判準分析複製人的倫理問題。pp. 168-170




94




 一、簡答題:五題選做四題(若五題全做,只評閱前四題)每題12分,共48




1. 請簡述當代藝術中「自動運作」的意義。 p.130




2. 西方藝術家在新創造力泉源探索的推動下,一方面走向其他文明,另一方面走向原始文明,亦即分別走向哪兩種主義? p.133




3. 泰勒五項環保的倫理原則,所預設的自然觀,隱含了 哪兩項重要概念?p.146




4. 從中西「德行論」的主張中,可以抽繹出哪兩個倫理判準? p.163




5. 電腦與資訊的發展,新興起一種模擬三度空間的想像空間。這個想像的空間是由哪兩樣因素構成的? pp.188




 




二、申論題:三題選做二題(若三題全做,只評閱前二題)每題26分,共52




 




1.請說明當代藝術對於實在論原理的質移與否定。pp.127-128




2.請就您的觀點,論述複製人這項科技行為所涉及的倫理問題。參見課本第八章,同學可自由發揮。




3.詩人艾略特(T.S.Eliot)在「岩石」這首詩中說: 吾人在生活中所喪失的生命,於今安在? 吾人在知識中所喪失的智慧,於今安在? 吾人在資訊中所喪失的知識,於今安在?
請論述這首詩的內涵。pp.195-196




94




 問答題:共五題,每題20分,總共100




1. 在科技發展的影響下,現代藝術最重要的是空間結構本身的改變。請針對文藝復興以來空間觀的三點原理,分述現代藝術空間結構的變化。 pp.123-6




2. 泰勒從原本為社會倫理的原則,將之用在環境倫理的領域中,提出哪五項環保的倫理原則?
pp.145-7




3. 從我國傳統哲學的自然觀,轉出倫理的基本原則為何?pp.150-1




4. 請從卓越與和諧的判準分析複製人的倫理問題。pp.172-5




5. 請說明「電腦是人的心智的延伸」的意義。 pp.192




96




壹、簡答題:共四題,每題10分,共40分。




1.科技時代的藝術特別凸顯哪兩個重要觀念? p.135




2.西方與中國的自然觀不同,西方的自然觀屬於何種性質的建構?中國的自然觀屬於何種方式的建構? p.145




3.請舉岀泰勒所提出的五項環保倫理原則的其中兩項。 pp.145-6




4.請舉岀考量複製人的五大倫理判準的其中兩項。 p.164




貳、問答題:三題選答二題,每題30分,共60分。




1.請根據您的觀察,說明科技的發展提供了藝術創作哪些新的材料。請舉岀兩項加以說明。
pp.130-2




2.請根據您的觀察,說明當代科技快速的發展與濫用,造成了哪些環境的污染?如何改善? 開放作答




3.請根據您的觀察,說明電腦與人腦的差異。請舉岀兩項加以說明。 pp.200-201




96